1."松下问童子,言师药去"的下一句是什么?

2.“松下问童子,言师药去”这句诗指的是什么意思?

3.言师药去全诗是怎样的?

4.松下问童子言师药去的作者是谁

5.“松下问童子,言师药处”出自哪首诗?

言师采药去_言师药去只在此山中是哪首诗

原文

松下问童子,言师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译文

在山林中的一棵松树下,我向隐者的小弟子询问他师父的去向。他回答说师父药材去了。隐者师父其实就在这座旷远的大山里。但是山上云雾迷蒙,那个小弟子也不知道他师父到底在什么地方了

《寻隐者不遇》是唐代诗僧贾岛的作品。诗中隐者药为生,济世活人,是一个真隐士。所以贾岛对他有高山仰止的钦慕之情。诗中白云显其高洁,苍松赞其风骨,写景中也含有比兴之义。惟其如此,钦慕而不遇,就更突出其怅惘之情了。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此诗是中唐时期诗僧贾岛到山中寻访一位隐者未能遇到有感而作的。隐者不详何人,有人认为是贾岛的山友长孙霞。此诗的具体创作时间难以考证。

名家点评

明代蒋一葵《唐诗选汇解》:首句问,下三句答,直中有婉,婉中有直。

明代凌宏宪《唐诗广选》:俞仲蔚曰:意味闲雅,脍炙人口。

明代唐汝询《唐诗解》:设为童子之言,以状山居之幽。

清代黄叔灿《唐诗笺注》:语意真率,无复人间烟火气。

清代李锳《诗法易简录》:一句问,下三句答,写出隐者高致。

清代吴烶《唐诗选胜直解》:设为童子之言,以答寻问之意,不必实有此事。不露题字,而意已见。

近代王文濡《唐诗评注读本》:此诗一问一答,四句开合变化,令人莫测。

"松下问童子,言师药去"的下一句是什么?

意思是在苍松下,询问隐者的童子他的师傅到哪里去了?童子回答说,师傅已经药去了。这句诗出自唐代诗人贾岛的《寻隐者不遇》。

原文:松下问童子,言师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释义:苍松下,询问隐者的童子他的师傅到哪里去了?他说,师傅已经药去了。还指着高山说,就在这座山中,可是林深云密,我也不知道他到底在哪。

扩展资料

贾岛是唐代诗人,也是苦吟派的创始人,他写诗一字一句都反复琢磨,很长时间才作一首诗,读自己的诗也会非常感动。他的一生非常坎坷,早年家贫做了和尚,因为推敲的故事遇到友人韩愈后,还俗参加科举考试,却屡不中第。唐文宗的时候被排挤,贬做长江主簿。在唐武宗会昌年初由普州司仓参军改任司户,未任病逝。

贾岛的诗直白而简洁,诗风淳朴,意境悠长。正如此诗首句写寻者问童子,后三句都是童子的答话,用寓问于答的手法,把寻访不遇的焦急心情,描绘得淋漓尽致。而且诗中以白云比隐者的高洁,以苍松喻隐者的风骨,写寻访不遇,愈衬出寻者对隐者的钦慕高仰之情。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寻隐者不遇

“松下问童子,言师药去”这句诗指的是什么意思?

“松下问童子”的下一句:言师药去。

出自《寻隐者不遇》,是唐代诗僧贾岛的作品。原文:

松下问童子,言师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注释:

⑴寻:寻访。隐者:隐士,隐居在山林中的人。古代指不肯做官而隐居在山野之间的人。一般指的是贤士。不遇:没有遇到,没有见到。

⑵童子:没有成年的人,小孩。在这里是指“隐者”的弟子、学生。

⑶言:回答,说。

⑷云深:指山上的云雾。处:行踪,所在。

译文:

苍松下,我询问隐者的徒弟,他说师傅药去了。就在这座山中,可是林深云密,我也不知道他到底在哪。

言师药去全诗是怎样的?

“松下问童子,言师药去”这句诗指:

我在松树那遇到一个孩子, 我问他他的老师上哪去了, 他说他师傅就在这个山里面药 。

? 注释

⑴寻:寻访。隐者:隐士,隐居在山林中的人。古代指不肯做官而隐居在山野之间的人。一般指的是贤士。不遇:没有遇到,没有见到。

⑵童子:没有成年的人,小孩。在这里是指“隐者”的弟子、学生。

⑶言:回答,说。

《寻隐者不遇》

( 唐朝)贾岛

松下问童子,言师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注释

⑴寻:寻访。隐者:隐士,隐居在山林中的人。古代指不肯做官而隐居在山野之间的人。一般指的是贤士。不遇:没有遇到,没有见到。

⑵童子:没有成年的人,小孩。在这里是指“隐者”的弟子、学生。

⑶言:回答,说。

⑷云深:指山上的云雾。处:行踪,所在。

翻译

苍松下,我询问隐者的徒弟,他说师傅药去了。就在这座山中,可是林深云密,我也不知道他到底在哪。

全诗只有二十字,作为抒情诗,却有环境,有人物,有情节,内容极丰富,其奥秘在于独出心裁地运用了问答体。不是一问一答,而是寓问于答,几问几答。 第一句省略了主语“我”。

“我”来到“松下”问“童子”, 见得“松下”是“隐者”的住处,而“隐者”外出。“寻隐者不遇”的题目已经交待清楚。

“隐者” 外出而问其“童子”,必有所问,而这里把问话省略了,而写出“童子” 的答语:“师药去。”从这四个字而可想见当时松下所问是“师往何处去”。

“我” 专程来“寻隐者”,“隐者”“药去”了,自然很想把他找回来。因而又问童子:“药在何处?”这一问诗人也没有明写,而以“只在此山中”的童子答辞,把问句隐括在内。最后一句“云深不知处”,又是童子答复对方药究竟在山前、山后、山顶、山脚的问题。

明明三番问答,至少须六句方能表达的,贾岛用了以答句包赅问句的手法,精简为二十字。这种“推敲”就不在一字一句间了。

松下问童子言师药去的作者是谁

这首诗是唐朝诗人贾岛的《寻隐者不遇》,全文是:松下问童子,言师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译文:苍松下,我询问隐者的童子他的师傅到哪里去了?他说,师傅已经药去了。还指着高山说,就在这座山中,可是林深云密,我也不知道他到底在哪。

赏析:这是一首问答诗,但诗人用了寓问于答的手法,把寻访不遇的焦急心情,描摹得淋漓尽致。其言繁,其笔简,情深意切,白描无华。以白云比隐者的高洁,以苍松喻隐者的风骨。写寻访不遇,愈衬出钦慕高仰。

诗中隐者药为生,济世活人,是一个真隐士。所以贾岛对他有高山仰止的钦慕之情。诗中白云显其高洁,苍松赞其风骨,写景中也含有比兴之义。惟其如此,钦慕而不遇,就更突出其怅惘之情了。

“松下问童子,言师药处”出自哪首诗?

作者是唐朝诗人贾岛。

寻隐者不遇

松下问童子,言师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白话译文:

苍松下,我询问了年少的学童;他说,师傅已经药去了山中。

他还对我说,就在这座大山里,可山中云雾缭绕,不知他行踪。

创作背景:

此诗是中唐时期诗僧贾岛到山中寻访一位隐者未能遇到有感而作的。隐者不详何人,有人认为是贾岛的山友长孙霞。此诗的具体创作时间难以考证。

《寻隐者不遇》是唐代诗僧贾岛的作品。此诗首句写寻者问童子,后三句都是童子的答话,诗人用了寓问于答的手法,把寻访不遇的焦急心情,描绘得淋漓尽致。诗中以白云比隐者的高洁,以苍松喻隐者的风骨,写寻访不遇,愈衬出寻者对隐者的钦慕高仰之情。全诗遣词通俗清丽,言繁笔简,情深意切,白描无华,是一篇难得的言简意丰之作。

贾岛(779~843年),字阆(读láng)仙,人称诗奴,与孟郊共称“郊寒岛瘦”,唐代诗人。汉族,唐朝河北道幽州范阳县(今河北省涿州)人。

自号“碣石山人”。据说在长安(今陕西西安)的时候因当时有命令禁止和尚午后外出,贾岛做诗发牢骚,被韩愈发现才华,并成为“苦吟诗人”。后来受教于韩愈,并还俗参加科举,但累举不中第。

唐文宗的时候被排挤,贬做长江(今四川大英县)主簿。唐武宗会昌年初由普州司仓参军改任司户,未任病逝。

出自贾岛(唐)的《寻隐者不遇》

1、《寻隐者不遇 / 孙革访羊尊师诗》

作者贾岛?朝代唐

原文如下:

松下问童子,言师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2、译文:

苍松下,我询问隐者的童子他的师傅到哪里去了?

他说,师傅已经药去了。

还指着高山说,就在这座山中,

可是林深云密,我也不知道他到底在哪。

3、赏析:

中国传统文化中,松、竹、梅为岁寒三友,士大夫们往往以此表明其安贫乐道,不与世俗、清洁孤傲之志。首句“松下问童子”,从表层上说交待了作者寻访隐者未得,于是向隐者的徒弟问寻的这一连串的过程;而深层上则暗示隐者傍松结茅,以松为友,渲染出隐者高逸的生活情致。下面三句都是童子的回答,包含着人的层层追问,意思层层递进,言约意赅,令人回味无穷。

参考资料

百度汉语:://hanyu.baidu/shici/detail?pid=a030d68d915a4b0ab84a0b98884c9fc6&from=kg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