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尔砸冰箱的故事_海尔砸冰箱的故事说明了什么道理

       在接下来的时间里,我将尽力为大家解答关于海尔砸冰箱的故事的问题,希望我的回答能够给大家带来一些思考。关于海尔砸冰箱的故事的话题,我们开始讲解吧。

1.海尔是如何检验产品质量的? 要案例哦

2.海尔励志创业史

3.“海尔砸冰箱”给我们什么启示?

海尔砸冰箱的故事_海尔砸冰箱的故事说明了什么道理

海尔是如何检验产品质量的? 要案例哦

       海尔的特色质检

       引言:

       商品检验不仅是生产企业保证商品质量符合标准的必要手段,也是质量监督机构和消费者评价商品质量的手段。海尔集团重视检验对商品质量的保证作用,不仅获得了用户的信任,也获得了质量监督机构的高度认可。

       一、严把质量检验关,以质量取得成功

       1985年,一封顾客来信在青岛海尔冰箱厂引发了一次“地震”,也就此改变了海尔人的质量观念:冰箱不再分一等品、二等品、三等品和等外品,只有合格品与不合格品。

       这就是著名的“砸冰箱事件”,海尔总裁张瑞敏以此举在海尔员工的心目中种下了“有缺陷的产品就是废品”的质量观。此后,每一个海尔员工自觉遵守“精细化,零缺陷”的生产理念,严把质量关,逐渐把海尔冰箱做到了全国第一。而这仅仅用了三年多时间,到1988年12月,海尔冰箱获得了中国第一枚电冰箱金牌。

        二、成立专业的质量检测中心,实行特色检验

       (一)质检中心,质量的保证

       海尔集团不仅树立了先进的产品质量观念,更为了落实这一观念建立一系列配套的质量管理制度。建造自己的质量检测中心,从严把质量检验关入手实施质量管理就是这一列管理手段的重要一环。1998年,海尔集团投入巨资建成质量监测中心,成为国内第一家具备国家级实验室资格的企业实验室。该中心拥有专业实验室46个、专业测试设备1000余套,配有国际最先进的产品测试系统和一流设备40余套。作为海尔集团的质量控制和认证、检验中心,海尔集团还建立了U-home实验室,进行用户模拟实验。海尔集团的这个检测中心实验室还获得国内首家UL-CTDP实验室证书

       (二)特色质量检测

       海尔集团对自己的产品检验有许多独特的方法,不仅有针对用户抱怨而创新的细致入微的独特质量检测方法,还有防电墙热水器、不用洗衣粉的洗衣机等冲刺国际标准的突破性质量创新。

        1、给冰箱打吊瓶;还获得国内首家UL- CTDP实验室证书

       为了检测冰箱排水口是否畅通,海尔人发明了给冰箱打吊瓶的检验方法:将吊瓶的针头布置在排水口附近,连续打7天吊瓶,如果不出现冷藏室积水,水滴结冰堵塞排水口的现象则表明该冰箱此项检测合格。

        2、给冰箱“盖棉被”

        为了满足消费者嵌入式摆放冰箱的个性化需求,解决冰箱因四周空间小而影响散热效果的问题。海尔人又发明了“盖棉被”试验法:将冰箱罩在特制的箱子里做各种性能检测,确保每台冰箱都能在狭小的空间里正常工作。

       3、让洗衣机吃钢镚儿

        有些粗心的用户在清洗衣服前,会出现衣服口袋清理不彻底的情况。如果衣袋内留有硬币,就会导致洗衣服过程中硬币从衣服里脱出,落入洗衣机波轮和筒之间的缝隙,产生摩擦,轻则损伤洗衣机,重者可能影响排水泵的正常运转。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在海尔洗衣机销售前的质量检测环节,多了一项“吃钢镚”检测法:向洗衣机内投入各种硬币,看洗衣机的排水泵是否在吃了钢镚儿的情况下仍然正常运转,只有过了这一关,不“闹肚子”的洗衣机才被允许出厂销售给用户。

       4、摇“屏”晃“脑”两万次

       笔记本电脑显示屏和主机之间的转轴和屏线,由于在使用中高频率的开合,极易发生磨损、折断等故障。为了提高产品的耐用性,所有的海尔笔记本电脑都要通过一项特殊的测试——摇“屏”晃“脑”20000次,即将笔记本电脑按10次/分钟的频率摇晃显示屏,每进行1000次,由测试人员对显示屏转轴和屏线进行检查、记录,能顺利通过20000次摇晃无故障的笔记本才算合格。

       5、给冰箱喷盐水

       海尔产品凭借着高品质不仅做到了国内第一,也做到了走遍世界。可是世界各地气候状况差异很大,因此对产品质量的要求也各有不同。例如古巴,因地处热带,又四面环海因而气温高,空气湿度大、含盐量高。这样的气候环境,产品的抗锈蚀能力是影响其质量的最主要因素。为了检测产品的防锈能力,海尔的技术人员发明了一种检测方法:将组装后的整机产品每隔6小时喷洒一次盐水,连续喷洒10天,过关者为防锈功能合格。

       6、耐腐蚀检验

       冰箱是用来存放食物的,而许多食品尤其是汤汁类,都会对冰箱产生一定的腐蚀作用。为了避免这类腐蚀造成冰箱的损坏,海尔的质检人员都会在冰箱出厂前对其做一项特殊的检验:把棉籽油和油酸按照1:1的比例配成腐蚀液,涂抹于冰箱内胆检测其耐腐蚀能力,这项检测要持续三个月。检测合格的冰箱才被允许出厂销售。

       7、冰火检验法

        冰箱在使用过程中,箱内的温度经常发生变化。这就要求箱体的发泡层和内胆质量过硬,确保遇冷不开裂、遇热不变形。海尔集团为此设计了极为严苛的冰火检验法:将冰箱箱体置于特制的试验箱中,使其不断处于进行-30℃~60℃的冷热变化的环境,这样累计循环100次后毫发无损,才算过关。

       在海尔集团这样的特色试验还有很多,目的就是保证商品的高品质。正是凭借这些独特而又苛刻的检验标准和检验方法,海尔集团的产品才赢得了国内外消费者的信任。

       三、收获

       海尔集团凭借着对质量检验的高度重视,极大地提升了产品的质量,受到国内外消费者及权威质量认证机构的高度认可:海尔电脑获国家环保总局“绿色之星”称号、率先通过国家电子计算机质量监督检测中心的12万小时稳定运行的MTBF测试;海尔冰箱两次被评为山东名牌。2007年1月,在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对电冰箱产品的安全和性能抽查检验中,海尔冰箱以高品质荣获“向消费者推荐的质量较好的产品”资格;海尔冷柜不仅通过了ISO9001质量体系、ISO14001环保体系、ISO12001计量检测体系等多项认证,还率先通过TUV国际安全认证,首家获得联合国开发署颁发的无氟认证证书;此外,海尔产品还通过了国际CB安全认证、欧共体CE认证、德国GS认证、美国UL认证、俄罗斯PCT认证、澳大利亚SAA认证、日本S-MARK认证等多家国际权威机构认证;2012年11月27日,海尔冰箱与欧洲权威检测机构VDE在青岛举行了战略合作续约仪式。海尔凭借国际化的技术和检测保障,在行业内抢占了话语权。截止2012年海尔集团连续11年蝉联中国最有价值品牌榜首;2013年1月,海尔集团跻身全球最具创新力企业十强。

海尔励志创业史

       品牌背后的故事有很多,如海尔砸冰箱事件、德芙背后凄美的爱情、康师傅品牌的由来、小米口碑核心参与感、帮宝适背后的故事、爱马仕背后的故事等。

       1、海尔砸冰箱事件

       1985年,海尔的创始人张瑞敏用一柄大锤砸毁了76台不合格的冰箱,这个举动唤醒了海尔的质量意识,让大家重新认识了海尔。如今,海尔已成为中国乃至世界的白色家电巨头。

       2、德芙背后凄美的爱情

       德芙巧克力的品牌故事与一个凄美的爱情有关。故事起源于1919年,讲述了莱昂与芭莎公主相爱却不能在一起的爱情故事。莱昂在巧克力上刻下了“DOVE”来表达爱意,这就是德芙品牌名称的来源。

       3、康师傅品牌的由来

       康师傅最早之所以取名“康师傅”,是因为它表示健康食品,同时也因为北京人当时互称“师傅”,给人一种敬重又亲切的感觉。康师傅最初是生产食用油,后来进军方便面市场,如今已成为中国方便面市场的领导者。

       4、小米口碑核心参与感

       小米通过让用户参与产品研发和共同成长,建立了一个可触碰、可拥有的品牌。这种口碑传播和用户参与的营销方式,满足了年轻人的心理需求,让小米迅速崛起。

       5、帮宝适背后的故事

       帮宝适的创始人米勒先生在为自己的孙女换洗尿布时受到启发,开发出了一次性纸尿裤。帮宝适凭借其优质产品赢得了众多宝妈的喜爱,成为全球知名的婴儿纸尿裤品牌。

       6、爱马仕背后的故事

       爱马仕是一个拥有180多年历史的奢侈品牌,始于法国。创始人蒂埃里·爱马仕在巴黎开设了马鞍及马具专门店,后来成为欧洲各国皇室的御用品牌。如今,爱马仕以其独特的设计和传统的手工艺闻名于世。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爱马仕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帮宝适

“海尔砸冰箱”给我们什么启示?

        海尔集团创业于1984年,是全球大型家电第一品牌,目前已从传统制造家电产品的企业转型为面向全社会孵化创客的平台。下面我就为大家解开海尔励志创业史,希望能帮到你。

       

海尔励志创业史

        张瑞敏,山东莱州人,全球著名企业家,创建了全球白电第一品牌海尔,现任海尔集团董事局主席兼首席执行官。因其对管理模式的不断创新而受到国内外管理界的关注和赞誉。世界一流战略大师加里?哈默评价张瑞敏为互联网时代CEO的代表。张瑞敏连续当选第十六届、十七届、十八届中央委员会候补委员。

        海尔是全球大型家电第一品牌,1984年创立于中国青岛,现任董事局主席、首席执行官张瑞敏是海尔的主要创始人。经过30年创业创新,从一家资不抵债、濒临倒闭的集体小厂发展成为全球家电第一品牌。2011年,海尔集团全球营业额实现1509亿元,品牌价值962.8亿元,连续11年蝉联中国最有价值品牌榜首。

        在张瑞敏的创业路上有很多有趣的故事,特别值得创业人士尤其是年轻人的学习和借鉴。

        经典故事一:砸冰箱

        1985年,一位用户向海尔反映:工厂生产的电冰箱有质量问题。

        于是张瑞敏突击检查了仓库,发现仓库中有缺陷的冰箱还有76台!当时研究处理办法时,干部提出意见:作为福利处理给本厂的员工。就在很多员工十分犹豫时,张瑞敏却做出了有悖?常理?的决定:开一个全体员工的现场会,把76台冰箱当众全部砸掉!而且,由生产这些冰箱的员工亲自来砸!

        听闻此言,许多老工人当场就流泪了?要知道,那时候别说?毁?东西,企业就连开工资都十分困难!况且,在那个物资还紧缺的年代,别说正品,就是次品也要凭票购买的!如此?糟践?,大家?心疼?啊!当时,甚至连海尔的上级主管部门都难以接受。

        但张瑞敏明白:如果放行这些产品,就谈不上质量意识!我们不能用任何姑息的做法,来告诉大家可以生产这种带缺陷的冰箱,否则今天是76台,明天就可以是760台、7600台?所以必须实行强制,必须要有震撼作用!因而,张瑞敏选择了不变初衷!

        结果,就是一柄大锤,伴随着那阵阵巨响,真正砸醒了海尔人的质量意识!从此,在家电行业,海尔人砸毁76台有缺陷冰箱的故事就传开了!至于那把著名的大锤,已经收入国家历史博物馆。张瑞敏有着严格的产品质量意识,只有严格要求,企业才能朝着正规的方向迈进。

        经典故事二:海尔文化激活?休克鱼?

        1995年7月,青岛市政府决定把红星电器公司整体划归海尔集团。红星电器本来和海尔一样在青岛市是重点企业,后来由于经营不善,在海尔成为中国家电第一名牌时,红星电器却亏损1亿多元,资不抵债。

        此时,在张瑞敏面前摆着一个艰巨任务:如何操作?如何发展?于是,张瑞敏首先提出一个问题:红星电器失败于何处?是技术问题?资金问题?员工问题?而他认为:?红星的失败,不是少技术,也不是少资金,更不是员工不好,关键是管理不到位,职工凝聚力差,缺乏将现有生产要素有效组合的灵魂。而海尔员工、干部有共同认可的价值观,形成了海尔文化。因此,我们当前的紧迫工作就是将海尔文化输入到红星。只要思想认识一致了,统一了,一切都好办。文化是企业灵魂,无形资产可盘活有形资产,红星必然重生。?

        海尔经受住了这个文化兼并成败的考验。在划归第二天,杨绵绵就率领企业文化、资产管理等五大中心的管理人员进驻红星,实施?文化先行?的管理理念。随后,张瑞敏又到红星全体中层以上干部会上推心置腹地讲述自己的管理心得体会。要求大家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目标是2~3年争创中国洗衣机第一品牌,最终是国际名牌。

        三个月之后,企业扭亏为盈,现在,海尔洗衣机已经成为全球洗衣机第一品牌和第一制造商。

        1998年3月,?海尔文化激活休克鱼?案例被写入哈佛商学院案例库,张瑞敏应邀去哈佛讲这一课,成为第一位登上哈佛讲坛的中国企业家。

        一个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就会遇到瓶颈,而优秀的企业文化却能够保持企业的生机和活力,是企业发展当之无愧的风向标。

        经典故事三:在美国建厂

        1999年,张瑞敏决定投资3000万美元,在美国南卡罗莱纳州建立海尔美国工业园,生产家电。一石击起千层浪。国内很多人认为海尔是在盲目扩张,而为其担忧,甚至不少人明确对此持批评态度。人们批评的依据,就是美国的优势在于技术领先,劣势在于人力成本高而且市场饱和,去美国无异以己之短攻人之长。有本杂志以《提醒张瑞敏》为题,为海尔在美国建厂的前景担忧。

        可是,海尔决策层却像?下雨打伞?一样认为去美国办厂是理所当然的事。?到美国建厂有风险;但是不到美国建厂是否就没有风险?!?海尔人要在风险中抓机遇。

        当然,敢于冒风险不等于没有预防风险的措施。在这方面,海尔做了充足预算:在市场方面,海尔的理念是?先有市场,再建工厂?。当时的海尔向美国出口冰箱已经达到50万台,而实际上达到29万台,就可达到建厂的盈亏平衡点。

        在成本上,美国劳动力年薪2.5万美元,中美两地工薪差别达到8~10倍。但海尔进一步分析后认为事实并非如此简单:一是中国低工薪优势其实完全被运费抵消了,而且今后运费有走高的趋势。二是在美国建厂还可以就地收集信息,就地技术开发。三是可以节省从中国到美国集装箱运输时间30天,另外又节省从接订单到生产的30天,这对生产需求的快速反应至关重要。四是?美国制造?的标签是个卖点,对美国零售商很有吸引力,可以平等地与美国企业竞争,其优势是很大的。

        如今在美国,年轻一代都知道海尔是一个很好的家电品牌,已经不知道它是来自中国的品牌,海尔品牌正在成为美国本土的品牌。

        随着中国企业?走出去?的起航,海尔的国际化行动已毫无疑问成为中国企业出海的领航者。

        经典故事四:砸仓库

        2008年,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性金融风暴开始了,但在中国市场,当时还没有蔓延到实体经济来,至少在家电市场还看不出这种迹象。尽管如此,当时的海尔正在张瑞敏的主导下进行一次非常重要的转型,从以企业为中心向以用户为中心转型,从制造业向服务业转型。

海尔的品牌价值

        2016年6月22日,全球顶级品牌研究与评测机构?世界品牌实验室(World Brand Lab)在北京发布了2016年(第十三届)《中国500最具价值品牌》排行榜,海尔集团以2218.65亿元的品牌价值连续十三年蝉联家电行业第一品牌,品牌价值同比提升50.4%。

        2015年11月19日,百度营销研究院发布2015年度上半年品牌数字资产榜榜单,共涉及42个行业、千余品牌,海尔以11335MB的品牌数字资产数位居家电品牌榜榜首。

        2015年9月17日,2015(第21届)中国品牌价值100强榜单揭晓,海尔以1288.6亿元的品牌价值居榜首,这也是海尔连续14年蝉联榜首。另外,海尔集团旗下独立子品牌日日顺也榜上有名,排名第24位。海尔集团是唯一一个两个品牌进入百强的公司。

        2015年6月16日,全球顶级品牌研究与评测机构?世界品牌实验室(World Brand Lab)在北京发布了2015年(第十二届)《中国500最具价值品牌》排行榜,海尔集团以1475.59亿元的品牌价值连续十二年蝉联家电行业榜首,品牌价值同比提升42.3%,排名同比提升6位,是榜单排名前50品牌中,增长速度最快的品牌。

        2015年5月28日,全球领先的品牌咨询机构Interbrand发布了2015最佳中国品牌价值排行榜,海尔集团品牌价值达到78.79亿元,较2014年增长8%,连续4年蝉联家电行业品牌第一。

        2015年01月27日,海尔集团以19.2亿美元的品牌价值再次荣登BrandZ?最具价值中国品牌100强,较去年增长34%。自2001年以来,海尔连续5次荣登该榜单,本次排名相比去年提升了7个名次。

海尔的发展理念

        1、?人人是人才,赛马不相马?

        你能够翻多大跟头,给你搭建多大舞台。

        当下缺的不是人才,而是出人才的机制。管理者的责任就是要通过搭建?赛马场?为每个员工营造创新的空间,使每个员工成为自主经营的SBU。

        赛马机制具体而言,包含三条原则:一是公平竞争,任人唯贤;二是职适其能,人尽其才;三是合理流动,动态管理。在用工制度上,实行一套优秀员工、合格员工、试用员才?三工并存,动态转换?的机制。在干部制度上,海尔对中层干部分类考核,每一位干部的职位都不是固定的,届满轮换。海尔人力资源开发和管理的要义是,充分发挥每个人的潜在能力,让每个人每天都能感到来自企业内部和市场的竞争压力,又能够将压力转换成竞争的动力,这就是企业持续发展的秘诀。

        2、授权与监督相结合

        海尔集团制定了三条规定:在位要受控,升迁靠竞争,届满要轮岗。

        ?在位要受控?有两个含义:一是干部主观上要能够自我控制、自我约束,有自律意识,二是集团要建立控制体系,控制工作方向、工作目标,避免犯方向性错误;再就是控制财务,避免违法违纪。?升迁靠竞争?是指有关职能部门应建立一个更为明确的竞争体系,让优秀的人才能够顺着这个体系上来,让每个人既感到有压力,又能够尽情施展才华,不至于埋没人才。

        ?届满应轮岗?是指主要干部在一个部门的时间应有任期,届满之后轮换部门。这样做是防止干部长期在一个部门工作,思路僵化,缺乏创造力与活力,导致部门工作没有新局面。轮流制对于年轻的干部还可增加锻炼机会,成为多面手,为企业今后的发展培养更多的人力资源。

        3.人材、人才、人财

        张瑞敏首席执行官对何为企业人才进行了分析,他提出企业里人才大致可由低到高分为如下三类:

        ? 人材--这类人想干,也具备一些基本素质,但需要雕琢,企业要有投入,其本人也有要成材的愿望。

        ? 人才--这类人能够迅速融入工作、能够立刻上手。

        ? 人财--这类人通过其努力能为企业带来巨大财富。

        对海尔来说,好用的人就是?人才?。

        ?人才?的雏形,应该是?人材?。这是?人才?的毛坯,是?原材料?,需要企业花费时间去雕琢。但在如今堪称?生死时速?的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我们没有这个时间。

        ?人才?的发展是?人财?。?人才?是好用的,但是好用的人不等于就能为企业带来财富;作为最起码的素质,?人才?认同企业文化,但有了企业文化不一定立刻就能为企业创造价值。光有企业文化还不行,还要能为企业创造财富,这样的人方能成为?人财?。

        无论是经过雕琢、可用的?人材?,还是立刻就能上手的、好用的?人才?都不是我们的最终目的;我们要寻求的是能为企业创造财富和价值的?人财?!

        只有?人财?才是顶尖级人才!来了就可以为企业创造财富、创造价值!我们企业要想兴旺发达,就要充分发现、使用?人财?。

        4.今天是人才,明天未必还是人才

        人才的定义,就要看为社会创造价值的大小,每一位海尔人都应该而且能够成为人才,为社会创造更大的价值。

        人才是一个动态的概念,市场竞争非常激烈,今天是人才,明天就未必还是人才,海尔人应该不断自我超越,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如何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做永远的人才?一定要有自己的理想、自己的目标!如果没有坚定的目标,在提高自身素质、自我挑战的过程中就会彷徨、动摇。每个海尔人都有自己的梦想,而这个梦想一定要和海尔创造世界名牌的大目标结合起来。

       通过海尔砸冰箱这一件事,我感悟最深的就是“质量不合格,自己不砸,别人会砸掉我们的厂子、砸掉我们的饭碗”。他们砸的不仅仅是冰箱,更主要的是要砸掉旧的思想、观念。只有。只有通过不断否定自己、挑战自己,才能不断创新发展。我们供电企业也一样,不能满足已满足已取得的成绩,要不断业先进水平相比,迎接挑战。自己做一名后勤管理人员,更应该更新观念,在以后的工作中,克服自己的懒散思想,变被动为主动,树立为一线服务的理念,树立“追求卓越,真诚奉献”的价值观,在工作中注重细节、小事,努力做到尽职尽责、尽心尽力。

       好了,今天关于“海尔砸冰箱的故事”的话题就讲到这里了。希望大家能够通过我的介绍对“海尔砸冰箱的故事”有更全面的认识,并且能够在今后的实践中更好地运用所学知识。如果您有任何问题或需要进一步的信息,请随时告诉我。